代謝症候群與肥胖的關係?
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西化,導致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高熱量飲食充斥,電視、電腦盛行,國人已趨向少動的生活型態,體重過重及肥胖已成趨勢,甚至有人推測亞洲未來將會增加50%以上的新陳代謝症候群人口,年輕族群會更加明顯。

代謝症候群的由來
「代謝症候群」早在1923年瑞典內科醫師kylin即提出所謂的代謝症候群主要包含了高血壓、糖尿病及痛風等三大疾病。

1988 年,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Gerald Reaven 提出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是代謝症候群主要的致病原因的假說;他發現一個人身上同時具有多項生理代謝異常危險因子時,如:胰島素阻抗增加、高胰島素、血糖耐 受性不佳、高三酸甘油脂、低高密脂蛋白膽固醇、高膽固醇及高血壓等,則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隨之增加,並將此群集現象命名為「Syndrome X」。

1989年,Kaplan根據Reaven歸納出的胰島素抗性,高血脂與高血壓之三大類特性再加入腹部肥胖,並稱之為死亡四重奏。(Deadly Quartet)

1992年,Haffer認為胰島素阻抗增加才是代謝症候群的主因,所以提出了胰島素阻抗症候群(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一詞。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才將此群集現象正式名命為代謝症候群,並設定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根據NCEP ATP III的標準,將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再進行了些微修改,包括腰圍標準可因種族較易發生胰島素阻抗而降低其閾值,空腹血糖標準也往下修訂為≧100 mg/dL。2005年國際糖尿病學會
針對亞洲人,代謝症候群定義包括下列五個危險因子任三項以上:

1. 中心型腹部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
2. 高血壓:血壓值≧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
3. 空腹血糖濃度高於100mg/dl
4. 三酸甘油脂濃度超過150mg/dl
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男性低於40mg/dl或女性低於50mg/dl。


這5項危險因子中符合3項以上,就可認定為代謝症候群,證據顯示中廣型肥胖者有較多的臟器脂肪,容易造成所謂的「胰島素阻抗」,表示健康已亮起紅燈,其背後的致病機轉可能源自於內臟脂肪增加及胰島素抗性。

胰 島素是一種由胰臟β細胞所分泌出來荷爾蒙,主要作用為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肌肉或脂肪細胞,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但是當胰島素不能發揮作用時,血液內 的葡萄糖分便無法轉化成人體所需的能量,導致血糖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生。而胰島素抗阻(Insulin resistance)-也就是細胞不能有效利用胰島素甚至對胰島素的反應不再敏銳,更造成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發生原因就是循環中有過多的游離脂肪 酸的存在(Despres and lemieux,2006),這些游離脂肪酸來自脂肪組織,它們在肌肉抑制了胰島素的作用,減少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而且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與游離脂肪酸 便造成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此外,這些游離脂肪酸也導致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作用在脂肪組織、肌肉與肝臟,最後導致胰島素阻抗。

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高,其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也上升。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倍,罹患冠心病的死亡率提高3-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6-7倍,罹患腦中風的風險提高2-3倍。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
臨床上常見到第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或高血壓(或其他疾患)同時存在,過去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的管理、肥胖和脂質不良症的處置及治療皆是分開來考量,現在應建議同時考慮新陳代謝症候群群集的疾病處置及治療。
其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體重的管理及適當的運動。最近的研究證明修正的飲食和身體活動可以延遲或避免葡萄糖耐不良者轉變成為第二型糖尿病。
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AHA)在2005年的報告所提出,「減重」是改善代謝症候群的第一要務,它可以改善大部分甚至全部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Orchard等人針對符合及非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分為兩組,並以減重7%、服用Metformin、對照組三種介入方式進行,追蹤約三年發現:
針對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減重」可降低38%的盛行率
針對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減重」可降低41%的盛行率
整體來看「減重」可使盛行率由651%降低至43%
依照美國糖尿病學會、心臟學會及NCEP ATP III的專家建議,設定減重目標為 6~12個月內減少7~10%的體重;並做到每天減少500~1000大卡熱量,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膽固醇、單醣類攝取,增加水果、蔬菜、穀類、及魚肉之攝取。

飲食及運動可以預防及改善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治療,就是要改善生活型態,根據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以及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的結果可知,改善生活型態,可延緩第 2 型糖尿病的出現。

包 括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在飲食方面,要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並注意各大類營養都要均衡攝食,不可偏廢,在每餐當中攝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儘量避免過度精緻 的澱粉或糖類的製品;地中海型飲食,什麼是地中海型飲食呢?就是以沙拉,橄欖油,適量紅酒,魚類為主,而不吃脂肪,或肉類的,吃碳水化合物,適度的飲紅 酒。
在運動方面,要養成運動習慣,例如慢跑、快走、跳舞、有氧舞蹈、游泳、蹓冰、打網球、騎腳踏車等。運動之前,記得要先做伸展暖身運動。此外, 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身體活動來增加卡路里的消耗,例如以步行代替乘車、以走樓梯代替搭升降機、多做家務,打掃庭院、駕車出外辦事或購物時,主動停遠一點,然 後步行抵達目的地,也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如果你有血糖過高現象,記得要檢查血壓、血脂,更要檢討自己的體重,測量自己的腰圍,男性腰圍超過 90 公分、女性腰圍超過 80 公分,就算肥胖;而肥胖就是代謝症候群最常見的起因。如果你有血壓高,記得要檢查血糖、血脂。希望大家能提高警覺,了解自我健康狀況並時時注意,儘早發 現,積極預防,減少轉變為糖尿病、以及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必要時更須藥物治療。

美國國家心、肺及血液組織(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HLBI)根據臨床研究、衛生統計資料所發表NCEP ATPⅢ報告指出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包括基因、大部分時間坐著的生活型態、西方飲食型態(高精製碳水化合物、低纖維素和高飽和脂肪酸比例)、抽菸和體重 增加等。因此其認為對代謝症候群的治療首重飲食控制、減輕體重和增加運動量三部分。當治療無效後,才考慮使用降血脂、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有關血脂和非血脂 因子(如高血壓等)。然治療代謝症候群的主要目標在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預防心血管、代謝方面的異常。


資料參考:維基百科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2007年肥胖醫學及體重控制研討會

吳永志醫師建議的高纖塑身蔬果汁
功效:幫助瘦身,強胃,醒腦提神,降血糖,降血壓,強化心臟病預防癌症。
材料:中型甜菜根1個,紫紅色包心菜2葉,大黃瓜1/2條,紫菜1張
水果:紅蕃茄2個,檸檬一顆,蘋果1/2個,葡萄8粒
配料:蒸餾水2杯,香菜3枝,巴西利3枝,蒜頭1小辦,芝麻2小匙,亞麻子2小匙,葫蘆吧粉1/2匙,薑5片,蜂花粉2小匙,卵磷酯2小匙,海鹽水1/2匙
以3匹馬力蔬果機打成汁,一天6杯,每杯250C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是灰色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